未雨绸缪补短板
发布日期:2020/08/20 09:06:15已浏览:

今年以来,孝感“大考”连连。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并转入常态化防控之际,一场防汛救灾的“大考”又不期而至。

6月8日入梅,7月21日出梅,梅雨期长达43天,较历史平均梅雨期长19天。经历10次强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563.9至846.3毫米,超过同期1至1.7倍。梅雨量超1998年,为常年梅雨量的2.2至3.0倍。

雨非常情!水非常势!汛非常态!

市委副书记、市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吴海涛在一线检查督导防汛工作时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打赢防汛救灾硬仗,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严峻的防汛形势面前,全市江河湖库、堤防涵闸、险工险段,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坚若磐石,稳如泰山。城市社区、乡镇村湾秩序井然,平安度汛。目前,全市防汛应急响应降为Ⅳ级,防汛抗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正慎终如始夺取全面胜利。

回望过往,"汛未至、备不停"的临战状态历历在目--


早谋划,江河湖库强筋骨


“长32米,下沉30公分”,7月8日上午9时许,东山头办事处党委委员吴峰、京珠村村支书丁齐峰巡至东风垸大堤大塌方内坡时突然发现一处险情。

“这是去年新做的堤坡,如果不及时处理,势必继续下沉!”吴峰一边上报情况,一边带领值守人员紧急处理。

2017年至2019年,东风垸大堤用三年时间陆续完成了土方加培、堤面硬化,大堤从平均3.5米加宽至6米,高度平均加了1.5米,防汛能力明显提升。

补齐短板,根治水患,需久久为功。经过整治的东风垸大堤只是孝感水毁工程修复的一个缩影。

水利工程建设是防洪减灾工程的重中之重。2016年特大洪灾后,我市抢抓机遇谋项目、用足政策争项目,全市纳入《省水利厅三年“补短板”实施方案》概算投资为33.92亿元,居全省前列。

谋而后定,行且坚毅。三年来,全市上下一年接着一年干,把暴露出来的水利短板一块块补齐。去年年底前,各主体工程完工,部分穿堤建筑物于今年汛前完工。水利“补短板”项目大画卷在我市渐次铺展,全市防洪大构架基本成形——

汉江、府澴河、汉北河防洪治理工程的实施,补上了我市最大的防洪短板,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防洪安全屏障。

鲢鱼地泵站扩建、新建大沙二站等外排能力建设,完善了我市“自排、调蓄、电排三结合”治涝体系,显著提升了排涝能力。

汈汊湖围堤是汉川城区重要的防洪保护屏障。通过实施汈汊湖湖堤加固整治工程,湖堤防洪标准提升了一个层次。

小型病险水库历来是我市北部山区、丘陵地带防汛的“心头大患”。本批次73座新出险小二型病险水库实施改造后,全市水库全面达到设计运行工况,水库蓄水能力达到设计标准,水库度汛能力进一步增强。

暴雨洪涝的拷问之中,一项项重点骨干工程,成为守卫江河湖库的“钢铁长城”。全市骨干泵站入梅以来累计运行22663台时,累计提排水量13.22亿方。骨干涵闸排水15.6亿方。全线大江大河大湖堤防无较大险情发生。

“三年补短板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在迎战今年历史第二高位洪水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产生了十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市水利和湖泊局局长袁长祥说。

早行动,城区治涝先一步


逢大雨必大涝,已成为大多数城市发展的一道魔咒。

面对这个明显缺位的短板,孝感先行一步,大刀阔斧开展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一以贯之治“涝疾”。

40平方公里的老城区的排污管道大多是雨污合流制,如遇暴雨,大面积的生活污水混合着雨水,沿着这些“毛细血管”,越过截污主干管汇入老澴河。

几年来,孝感迎难而上补短板,完善城市基础建设,根治城市水患。

7.83平方公里的后湖片区雨污分流工程率先启动,西湖桥黑臭水体的治理同步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加紧建设,实现出水水质一级A标准,确保不再为母亲河增添烦恼。

以老澴河治污为契机,城西排水泵站、王家漖提升泵站、熊咀二路排水管道工程等一系列“手术”,疏通了城市渍水,更排解了群众的“心水”。

补齐短板,久久为功。雨水污水不再“同流合污”,孝感城市内涝防治能力也大大提升。

今年5月7日以来,孝感城区连遭强降雨。我市城管等部门高度重视,精准预判,汛期来临前抓紧落实防汛应对措施,对辖区内主次干道排水设施全面摸排一遍、彻底清疏一遍、更换维修一遍,对市区排水防涝设施开启一系列“诊疗活动”,最大限度确保汛期道路通行安全。

7月7日,孝感遭遇强降雨。全市上下积极应对,有序应急,共同迎战城市排涝“大考”——

降雨来临前,市防指多次会商分析研究防范应对工作,紧急调度城区各涵闸泵站抓紧抢排,超4000万方水量排往外河,为迎接强降雨提前腾库容。

强降雨发生过程中,市防指、城区排涝指挥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城区各易涝点,投入到疏导、排水、救援、抢险战斗中。

市交警支队全警出动,在城区主要路口处,对易积水路段进行巡查设置警戒带和警示标志,对过往车辆进行分流疏导。

鲶鱼地、白龙、河口等涵闸泵站“马力全开”,将城区渍水排往府河、澴河……

截至当天17时,孝感各主干道及易涝点渍水已基本退尽,无大面积渍水现象,道路通畅恢复正常。

兴利除弊,造福于民。随着一块块短板逐一补齐,孝感城市发展的筋骨也更“强健”了。


早研判,科技加持强支撑


7月19日下午,孝南区防汛指挥部值守现场,孝南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宓和平提醒大家要加大巡堤查险频次。因为通过“孝感市防汛抗旱信息共享平台”,他提前收到第四次洪峰过境预报。当晚10时,第四轮洪峰从孝感澴河河口入境。

大汛当前,市水利和湖泊局通过新开发的“孝感市防汛抗旱信息共享平台”,以精准的数据支撑和分析预报当好防汛救灾战场上的“耳目”尖兵。

“全市上下要按照‘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要求,以务实的举措、严谨的作风,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4月22日,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早部署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

“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需要技术手段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在今年防汛战场上,一个个技术成果大放异彩——

“千里眼”巡线无人机、“大力神”履带式绝缘斗臂车、“顺风耳”水浸报警系统……众多高科技设备设施成为防汛战场上的“新武器”;

得益于气象监测科技的更新和运用,我市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4.9%,入梅来先后出现10轮强降雨,9轮做到了预报准确……

及时预测预警、会商研判,方能确保心中有数、调度及时、应对有方。

进入5月后,按照“两手抓”“两手硬”的要求,先后调度关闭新沟闸、东山头闸等控制性工程抬高汉北河水位至22.8米以上,有效保障孝南、云梦、应城等县市区农业抗旱用水。同时利用汉北河、府河水位差,实施老府河生态调水,累计调水880万方,既改善老府河水环境,又满足沿线抗旱用水需要。积极协调水库放水抗旱,有效缓解旱情。

入梅以后,科学调度新沟闸、东山头闸提前预排预泄,累计达14.95亿方,降低汉北河水位,最大化发挥了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效益,有效保障了汉北河沿线防洪安全。

7月2日,对解放山实施腾库调度,梅雨期控制水位在40.0-40.5米,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及时调度开启14座骨干泵站抢排,提排水量15.8亿方,其中孝感城区4.64亿方,减轻内涝损失……

在科技手段的加持下,我市算好“水账”,下好水库水量科学调度的“先手棋”,牢牢把握防汛工作主动权。

入梅以来,截至7月21日8时累计外排水量32.27亿方,有效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


早部署,厉兵秣马备实战


宁可备而无汛,不可汛而无备。

“今年汛期较往年提前,气象年景总体偏差,可能出现旱涝并存。”

“结合国家的水情预测,我市极有可能遭遇极端丰水年,要增强风险意识,确保防汛安全。”

……

像这样的会商研判,已成为备汛的常态化工作。我市充分发挥气象、水文、水利、应急专家团队作用,组织技术会商29次,提高防汛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

早在3月初,市防办就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好涉及防洪安全的重大项目,确保度汛安全。

各地各部门围绕职能,全面布防,织密织牢防汛“安全堤”。

备汛关键期,要查险于“早”,更要处险于“小”。汛前,水利部门对江河湖库防洪应急抢险、各类工程调度、城市防洪、山洪灾害防御等各方面预案编修情况全面梳理,确保预案科学,有备无患。

3月以来,组织开展5轮水利工程汛前检查,排查整改隐患223处,确保不带病入汛,为一线堤防增加保险系数。修订完善预案97个,完成大悟、安陆、孝昌等地山洪灾害防御系统维护及更新改造,数据到报率90%以上。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共3270人,确保灾情信息能够及时统计上报。

灾害无情,考验责任担当。全市19座大中型水库、433座小型水库、“一江三河”堤防、七大湖泊、大中型泵站、城市防洪责任人,汛前全部落实到位。

厉兵秣马,严阵以待,以抢险技能为戈,以实战检验为剑。各地预警及时、组织严密、防范有力,防汛抗灾演练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组织培训9次1083人,开展演练4次1290人,确保抢险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抢得了。

编织袋、草包、铁丝、冲锋舟……防汛备汛物资,宁愿备而不用。汛前,我市对防汛抗旱物资器材进行盘点、整理和维护,为防汛抗灾提供了坚实物资保障。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多年来的防汛抗洪经验表明,准备充分、处置及时、工作细致,就能有效减少灾害损失;相反,麻痹大意、疏忽懈怠、粗枝大叶,则会贻误战机,扩大损失。




上一篇:建党百年感怀

下一篇:安陆严把饮水工程质量关

湖北弘禹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2016 ©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90202000364号

技术支持:大鹏网络